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健康热点 中医屡用屡验的经验方
营养聚焦

你的位置:健康聚焦网 > 营养聚焦 >

健康热点 中医屡用屡验的经验方

发布日期:2025-02-17 10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71

肝硬化:

【方药1】党参、黄芪,各25克、薏苡仁、怀山药、白扁豆、虎杖、白花蛇舌草,各30克、紫红丹参、当归尾、白术,各20克、焦神曲、焦麦芽、焦山楂、生甘草,各10克。

加减:若肝区疼痛者,加:柴胡、元胡、地龙,各10克;若肝硬甚,或:肿大有结节者,加:蜈蚣、鳖甲、穿山甲,各10克;若腹胀者,加:广木香、沉香,各6克;若出血者,加:仙鹤草、白茅根,各20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,分2~3次口服,每日1剂。1个月为1个疗程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肝硬化患者95例,经用药2~5个疗程后,其中,临床治愈62例;显效18例;有效7例;无效8例。

【方药2】鳖甲、炮穿山甲、土鳖虫、水蛭,各100克、柴胡50克、丹参30克、大黄15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共研为细末,装入胶囊,每粒0.5克、每次服3克、用温开水送服。2个月为1个疗程,复查肝功能及超声波,如1个疗程未愈者,可进行第2、3个疗程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肝硬化患者67例,其中痊愈49例,显效5例,有效10例,无效3例。痊愈的49例中,1个疗程治愈者18例;2个疗程治愈者22例;3个疗程治愈者9例。愈后者,经随访2年,均未见复发。

【方药3】当归30~60克、川芎、黄芪、薏苡仁、泽兰叶、郁金,各20克、柴胡10克、三七粉3克(分冲)。本方也可随证加减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对照组54例,用20%肌苷口服液20毫升,维生素C(0.5克),1日3次口服。均3个月为1个疗程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早期肝硬化158例(其中治疗组104例,对照组54例),两组分别显效(症状消失;脾大回缩,肝功能、出凝血时间均复常,血小板>100×109/L)51例、3例,好转44例、28例,无效9例、23例,总有效率91.35%、57.41%。

【方药4】生黄60克、党参、泽兰、车前子、茜草,各15克、紫河车、当归、赤芍、白芍、丝瓜络,各12克、杏仁、鸡内金、香附、红花、桃仁,丹参,各10克、鳖甲30克(先煎)。

加减:黄疸甚者,加:茵陈;腹水者,加:抽葫芦、鲜水葱;有出血倾向者,加:三七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,分2~3次内服,每日1剂,用至症状消失止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肝硬化25例,其中显效(症状消失,脾脏复常,或:明显回缩,肝功能正常)13例,好转8例,无效4例,总有效率为84%。

肝硬化腹水:

【方药1】甘遂、大黄、陈皮、槟榔、黑牵牛、白牵牛、牙皂,各等份。

制用法:将上药,共研为极细末,炼蜜为丸。用时,每次服6克,每日1次,于早晨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。10天为1个疗程。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,均辅以酵母片、多种维生素口服,高渗葡萄糖液加:维生素C静脉推注,并配合高营养无盐饮食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7例,经服药1~2个疗程后,腹水全部消失,症状改善,或:消失。

【方药2】党参、黄芪、车前子、葶苈子,各30~40克、三棱、莪术、丹参、大腹皮、焦山楂,各20~30克、白芍、全当归、郁金、茯苓,各15~20克、花椒、生甘草,各6~10克、虎杖、白花蛇舌草,各25~35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每日1剂,分2~3次口服。1个月为1个疗程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89例,经用药1~3个疗程后,其中,痊愈55例,显效12例,有效15例,无效7例。

【方药3】生黄芪、大腹皮,各40克、莱菔子、神曲、香橼、茯苓,各30克、益母草80克、川厚朴、鸡内金、砂仁、干蝼蛄、鳖甲,各15克、生甘草12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,分“早、中、晚”口服,每日1剂。20天为1个疗程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106例,其中,痊愈82例,显效13例,有效5例,无效6例。痊愈的82例中,用药2~3个疗程治愈者27例;4~5个疗程治愈者33例;6~8个疗程治愈者22例。

【方药4】鸡血藤50克、檀香、杠板归,各20克、蛇舌草、雷公藤,各10克、蟑螂10只,茜草、虎杖,各30克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后,频顿(或:代茶饮),以大便日3~5次为度。腹水消失后,再制成生药散剂,每日100克水冲代茶饮。适当限盐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肝硬化腹水90例,其中临床治愈63例,显效18例,有效7例,无效2例,总有效率为97.78%。

【方药5】丹参、生牡蛎、白术,各30克、赤芍、云苓、猪苓、黄芪、炙鳖甲、麸枳壳、大腹皮,各15克、白芍、当归、枸杞子、黑丑、白丑,各10克。本方也可随证加减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水煎服;30日为1个疗程。用3个疗程。对照组24例,均用双氢克尿塞25~50毫克、安体舒通20~40毫克,1日3次;必要时加:呋塞米(速尿)20~40毫克,1日1~2次口服。常规保肝及对症处理。低盐饮食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(其中治疗组30例,对照组24例),两组分别显效(症状、腹水消失;B超示无液性暗区,脾脏缩小)21例、8例,好转5例、6例,无效及死亡,各2例、5例,总有效率为86.67%、58.33%。

急性胰腺炎:

【方药1】番泻叶250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研为细末后,装入胶囊(每粒胶囊含生药0.3克),每次服4~5粒,每日3~4次,用温开水送服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156例,经用药1~6天后,均获治愈。

【方药2】生白芍30~50克、柴胡、元胡、川楝子,各12~15克、川黄连、黄芩、川黄柏,各10~15克、大黄(后下)、芒硝(冲服),各8~10克、生甘草5~10克。

加减:若吐出虫者,加:乌梅、槟榔,各10~15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3次后,合并药液,分2~4次口服,每日1剂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99例,均获治愈。平均治愈时间为5.9天。腹痛消失时间平均为3.6天。血象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,平均为2.8天。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,平均为4天。

【方药3】金银花、蒲公英、罗布麻、野菊花,各30克、柴胡、广木香、元胡、枳实,各15克、郁金、大黄(后下)、玄明粉,各10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每日1~2剂。禁食者药液经胃管注入,夹管30~60分钟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81例,经服药3~6剂后,其中,痊愈75例,显效6例。有效率为100%。

【方药4】柴胡、郁金、厚朴、陈皮、青皮、川楝子、元胡,各15克、黄连、半夏、枳实、木香、芒硝(分冲),各10克、大黄(后下),紫苏子,各20克、蒲公英30克、莱菔子30克。

加减:湿热甚者,加:茵陈、龙胆草;呕吐甚者,加:赭石、竹茹;热甚者,加:金银花、连翘;血瘀者,加:桃仁、赤芍;吐蛔者,加:槟榔、使君子;大便每日>4次者,去芒硝,大黄减量。

制用法:每日1~3剂,水煎分2~6次服。并输液,抗休克、纠正水、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等西医常规治疗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急性胰腺炎45例,均愈。

【方药5】柴胡、枳实、生大黄,各15克、黄芩、白芍、姜半夏,各12克。

加减:恶心呕吐者,加:竹茹、半夏;食滞、腹胀甚者,加:炒莱菔子、焦三仙(即:焦麦芽、焦山楂、焦神曲);便秘者,加:芒硝;舌苔厚腻者,加:藿香、佩兰;高热、大汗、脉洪大者,加:生石膏、知母、金银花;虫积者,加:焦槟榔、使君子、苦楝皮;掣引肩背者,加:川楝子、泽兰、香附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水煎服。痛甚者,再用1剂,水煎取液,保留灌肠。用:广谱抗生素,纠正水、电解质紊乱,酌情补液。

疗效:治疗急性胰腺炎52例,有效率95%。

急性胆道感染:

【方药1】生大黄、元明粉,各10克。

加减:若感染较重者,加:龙胆草6~10克。如解大便,腹痛减轻,发热渐退,则可减量,或:停服。若呕吐、恶心显著,可分次服用。

制用法:将上药,用开水约150毫升,浸泡5分钟,去渣,取上清液口服,每日1~2次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非重症急性胆道感染患者119例,其中在2天内痊愈者110例,4天内痊愈者9例。

【方药2】白芍30~50克、金钱草20~40克、丹皮、柴胡,各10~15克、茵陈20~30克、玄明粉(冲入)、生大黄(后下),各10~12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,分2~4次温服。每日1剂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急性胆道感染患者45例,其中,痊愈38例,好转5例,无效2例。

【方药3】广木香6~10克、大黄、芒硝,各10~15克、郁金、厚朴、茯苓、柴胡,各8~12克、白芍20~30克、枳壳、生甘草,各6~10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分2~3次服,每日1剂。5剂为1个疗程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急性胆道感染79例,经用药1~4个疗程后,其中治愈68例,好转9例,无效2例。

胆囊炎:

【方药1】金钱草50克、大黄粉25~50克、茵陈、黄芩,各25克、木香、郁金,各20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重者可每日服2剂。

加减:若大便溏者,腹痛减轻后,大黄的用量,减为10克;若呕吐重者,加:竹茹、半夏、代赭石;若腹痛剧烈者,加:元胡、蒲黄、五灵脂;若黄疸者,茵陈的用量,加至50克,再加:滑石、山栀子。

疗效:用上方治疗胆道感染患者41例,包括急性胆囊炎、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,总胆管炎以及胆石症、胆道蛔虫症合并感染等,均获治愈。胆石症未筛选粪便,仅以症状消失为治愈。

【方药2】熊胆、广郁金、姜黄,各10克、茵陈蒿20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研为细末后制成散剂,装入胶囊后备用。用时,每日服3次,每次服2~3克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17例,均获治愈。

【方药3】黄连、干姜、甘草、桂枝,各5克、法半夏、党参,各10克、红枣3枚。

加减:若热甚者,去:桂枝,加:黄芩;若呕吐者,加:陈皮;若大便秘结者,加:大黄、元明粉;若有胆石者,加:金钱草;若吐蛔虫者,加:乌梅、川楝;若有黄疸者,加:茵陈、黄柏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
疗效:用本方加减: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百余例,效果满意。

【方药4】大黄40~60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,加水煎2~3分钟后,取滤液200~250毫升,每2~3小时服1次,每日服4~6次,直至腹痛减轻,再减量为每日服3~4剂。本方为1剂量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45例,经用药6~8剂,均获治愈。

【方药5】消化利胆丸(包含:柴胡80克、半夏、木香,各90克、黄芩、郁金、枳壳,各100克、丹参120克、金银花、连翘,各150克、茵陈、金钱草、蒲公英,各300克、大黄60克。制成水丸。湖北省孝感市中医院研制)。

制用法:用:清化利胆丸10克,每日2~3次口服;3个月为1个疗程。禁“烟、酒、茶、辛辣、肥腻”之品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慢性胆囊炎268例,其中痊愈172例,有效93例,无效3例,总有效率98.88%。

【方药6】吴茱萸、白芍、茜草、当归、旋覆花、桃仁、郁金、柴胡、鸡内金,各10克、黄芪、党参,各20克、炙甘草6克。

加减:黄疸者,加:茵陈;胆绞痛甚者,加:元胡;便秘者,加:大黄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空腹服,每日1剂,1个月为1个疗程,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胆囊炎40例,其中治愈9例,显效23例,有效6例,无效2例,总有效率为95%。

急性肾炎:

【方药1】白花蛇舌草、白茅根、旱莲草、车前草,各9~15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分2次口服,每日1剂。1周为1个疗程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急性肾炎患者50例,其中治愈40例,好转10例,水肿一般在2~7天内完全消退。

【方药2】地胆草15~30克、海金沙、爵床,各30克、车前子18克、茯苓皮15克。

加减:若感冒者,加:中华石荠15克;若血尿者,加:炒栀子15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加:水炖服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1周为1个疗程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急性肾炎患者11例,均获治愈。

【方药3】白茅根50克、益母草、泽泻、半边莲,各25克、车前子、猪苓,各20克、大腹皮15克。

加减:风寒侵袭型,加:麻黄、苏叶,各15克;水湿浸渍型,加:木通20克、茯苓25克、桂枝15克;湿热蕴结型,加:蒲公英、竹茹,各15克、生地25克;腹胀、便秘,或:有:氮质血症者,加:槟榔、二丑、厚朴、大黄、芒硝;血压持续不降者重用:黄芪(50克以上)、丹参、川芎;蛋白尿始终不消者,加:黄芪、石韦、大黄、泽泻;尿中持续见红细胞者,加:生地榆、生柏叶;有血瘀征象者,加:丹参、川芎;合并咽炎者,加:金银花、蒲公英、生地;伴恶心者,加:竹茹、半夏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每日1剂,“早、晚”,各服1次。

疗效:用上方治疗急性肾炎患者110例,治愈87例,显效14例,有效9例,其中,经1~2周治愈者54例;3~4周治愈者17例;4周以上治愈者16例。治愈时间最长者45天,最短者7天,平均为25天。 【方药4】鲜土牛膝叶15~20克,白糖适量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洗净后放入瓷钵内,加:凉开水50~60毫升,捣碎如泥状,用纱布滤取药汁,加入:白糖适量调味,每日2次,口服。1周为1个疗程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急性肾炎患者35例,其中,治愈32例,显效2例,无效1例。一般服药1~2个疗程,即获效。

【方药5】白花蛇舌草、薏苡仁、白茅根、益母草,各30克、牛蒡子、苍术、萆薢,各20克、连翘、牛膝,各15克、黄芩、蝉蜕、佩兰,各10克、陈皮6克。本方也可随证加减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服,每日1剂。酌用西药对症处理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96例,其中临床痊愈73例,显著好转17例,好转6例,总有效率为100%。

【方药6】白花蛇舌草20克、车前子、益母草、黄芩、金银花,各15克、栀子9克、白茅根30克、苏叶6克、丹参10克、甘草3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服,或:频服。每日1剂,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急性肾炎50例,其中痊愈48例,未愈2例。

【方药7】金银花、连翘、白茅根,各30克、黄芪、党参、益母草、生地、车前子、车前草,各20克、白术、陈皮、黄芩、山药、枸杞子、茯苓、泽泻、丹皮,各10克。

加减:风寒型者,加:麻黄6克(高血压除外);风热型者,减党参、白术,加:蒲公英30克;湿热毒型者,加:蒲公英、地丁,各30克、苦参10克;血瘀型者,加:丹参30克、益母草15克。本方可随证加减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链球菌感染者,用青霉素静脉输入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急性肾炎50例,其中治愈38例,好转12例,总有效率为100%。

慢性肾炎:

【方药1】益母草、半边莲,各30克、熟地12~30克、枣皮、丹皮,各6克、茯苓、泽泻、淮山药,各12克。

加减:若尿黄者,加:茅根30克;若腰痛者,加:川续断15克、杜仲、牛膝,各12克;若舌苔黄腻,脉滑数,尿少黄等湿热重者,加:黄柏10克、凤尾草30克;若肾阳虚者,加:附片10克;若脾虚食少便溏者,加:芡实12~30克、莲子12克;若气虚者,加:黄芪12~30克、党参12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慢性肾炎患者10例,均获治愈。其中服药最少者24剂,最多者392剂,平均124剂。观察最短者半年,最长者7年,均未再复发。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患者4例,平均服药30剂,隐匿性肾炎2例,均获痊愈。

【方药2】珍珠草(全草)30克、红枣6个。

制用法:将上药,初煎液1次,空腹服,复煎液当茶饮,每日1剂,长期服用,或:加大剂量。本方无副作用。珍珠草勿放在阳光下曝晒,以免叶果脱落影响疗效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患者16例,均获治愈。其中4例仅服药12剂,1例服药80剂,一般服药15~20剂即愈。有2例追踪观察分别10年和5年,其余追踪观察2~4年,均未见复发。

【方药3】党参、黄芪,各15~20克、茯苓、白术、车前草、泽泻,各20~25克、白茅根、生地榆、茜草,各10~15克、黄芩、滑石,各8~12克、生甘草6~10克。

加减:若血压偏高者,加:天麻、杜仲、菊花、钩藤,各10~15克;若水肿甚者,加:猪苓、大腹皮,各15~18克;若手足心热,心烦失眠者,加:生地黄、川黄柏,各10~15克;若尿少者,加:知母、肉桂,各6~10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每日1剂,分2~3次口服。1周为1个疗程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患者45例,经用药1~3个疗程后,其中,治愈38例,显效5例,无效2例。

【方药4】黄芪30克、茯苓、白术、赤芍、丹皮,各15克、党参、丹参,各20克。本方可随证加减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对照组30例,用桂附地黄丸6克,1日3次口服。连续用药2个月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(治疗组与对照组,各30例),两组分别完全缓解3例、1例,基本缓解15例、3例,好转11例、13例,无效1例、13例,总有效率为96.67%、56.67%(P<0.01)。

【方药5】生地、生薏苡仁,各15克、车前草、金银花、益母草、白茯苓、石韦、黄柏,各9克。

加减:气阴两虚型者,加:太子参、黄芪;脾肾阳虚型者,黄柏减量,加:杜仲、菟丝子、续断、肉桂;肝肾阴虚型者,加:女贞子、旱莲草;肺肾气虚型者,加:冬虫夏草。本方也可随证加减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连续用药1~3个月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,其中完全缓解12例,基本缓解8例,好转6例,无效2例,总有效率为92.86%。

尿毒症:

【方药1】歧黄丹(含:苍术、砂仁、草豆蔻,各50克、冬虫夏草、石韦、金钱草,各40克、青皮、枳壳、香橼、沉香,各35克、檀香、佛手、郁金、金银花,各30克、牛黄20克、鸡内金25克。提取制成红色糖衣片。吉林省肾病研究中心研制)。

制用法:用:歧黄丹3片,1日3次口服;45日为1个疗程。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尿毒症480例,其中显效(症状消失,或:减轻;内生肌酐清除率提高30%,血肌酐降低≥30%)187例,有效211例,无效82例,总有效率为82.92%。

【方药2】生黄芪、土茯苓,各20克、生白术、茯苓,各5克、泽泻8克、竹茹、川大黄,各4克、葶苈子6克、丹参15克、生牡蛎17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研末,过120目筛;布包。每日1剂,水煎服。如CO2结合力<15mmol/L,用碳酸氢钠2克,1日3次口服。对症处理。低蛋白饮食。3个月为1个疗程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尿毒症晚期64例,其中显效(症状消失;肾功能提高1级)14例,有效48例,无效2例,总有效率为96.87%。血肌酐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(P<0.05)。

慢性肾功能衰竭:

【方药1】大黄、冬虫夏草、白术、炙甘草,各10克、枸杞子25克、茯苓、当归、黄芪,各30克、益母草20克、丹参、藿香、佩兰,各15克。

加减:脾肾气(阳)虚证者,酌加:制附子10克、桂枝15克;湿浊证者,酌加:陈皮、砂仁,各15克;水气证者,酌加:泽泻20克、车前子15克;血瘀证者,酌加:川芎15克、桃仁10克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;4~8周为1个疗程。低盐、低脂、低蛋白饮食。禁生冷、油腻及辛辣刺激之品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6例,其中显效(症状消失,或:减轻;肌酐廓清率增加,或:肌酸下降≥30%)25例,有效23例,无效8例,总有效率为85.71%。

【方药2】黄芪、党参、熟地、怀山药、茯苓、丹参,各15克、丹皮、山茱萸,各10克、泽泻9克、生大黄、甘草,各6克、白花蛇舌草30克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;2个月为1个疗程。酌用抗生素,透析、中药灌肠,支持疗法,控制饮食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0例,其中显效(症状消失,或:减轻;肾功能复常,或:血肌酐下降>20%)19例,有效25例,无效6例,总有效率为88%。“血尿素氮、肌酐、血红蛋白”治疗前后比较,均有显著性差异(P<0.01)。

【方药3】生黄芪、茯苓,各30克、太子参20克、白术、生地、山茱萸,各10克、旱莲草、杜仲、寄生、丹参、土茯苓、当归、蒲公英,各15克、陈皮6克、生大黄6~30克(后下)。

加减:阳虚者,加:熟地、肉桂;阴虚者,加:黄精、何首乌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对照组36例,西医常规治疗。两组均对症处理,不用激素及透析疗法。连续用药30日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72例(治疗组与对照组,各36例),两组分别显效(症状消失,或:明显改善;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,或:血肌酐降低≥30%)13例、6例,有效17例、16例,无效6例、14例,总有效率为83.33%、61.11%(P<0.05)。

乳糜尿:

【方药1】射干15克、白糖适量。

制用法:将“射干”水煎后,加入:白糖,每日分3次服,或:制成水丸,每次4克,每日3次,饭后服。10天为1个疗程。除个别病例外,一般经1个疗程,即可获愈,对于病程较长者,可酌加:川芎9克、赤芍12克;若乳糜血尿者,可酌加:生地、仙鹤草,各15克。

疗效用上药,治疗乳糜尿患者104例,其中痊愈94例,无效10例。痊愈的病例中有9例临床治愈,1~6个月后发现有乳糜尿,继服本方1个疗程,症状消失。未再次复发。

副作用:本组病例除5例有轻度腹泻外,无其他不良反应。

【方药2】苦参18克、熟地、山萸肉,各15克、山药30克、萆薢12克、石菖蒲6克、乌药、益智仁,各9克。

加减:若尿混如膏、溺时涩痛者,加:赤苓、石韦;若小便色红、淋涩不畅者,加:白茅根、炒蒲黄、琥珀末(分吞);若小便色如米泔者,重用:萆薢,另加:煅龙骨、牡蛎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乳糜尿患者28例,其中痊愈26例,疗效不显1例,无效1例。

【方药3】生山药、芡实、龙骨、牡蛎、生地,各15克、白芍、党参,各12克、益智仁、川萆薢、乌药,各9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剂,至症状消失后停药。1周后再服15~20剂,以巩固疗效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乳糜尿患者32例,服药后,症状缓解,或:消失时间最短为3天,最长为25天,仅有2例复发。经再次服药后症状消失较此前快。

【方药4】黄芪、菟丝子、山药、金樱子、芡实,各20克、升麻12克、白及、炒薏苡仁,各30克、黄柏、云苓,各15克。加减:血尿者,加:阿胶、三七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;10日为1个疗程。尿路感染者,加:双黄连粉针剂,静脉输入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乳糜尿125例,用1~3个疗程后,痊愈92例,有效26例,无效7例,总有效率为94.40%。

【方药5】萆薢、补骨脂,各20克、菖蒲、甘草,各6克、益智仁、乌药、金樱子,各15克、菟丝子12克、覆盆子、芡实、莲须、车前子,各10克。本方可随证加减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分2~3次服;半个月为1个疗程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乳糜尿31例,其中治愈23例,好转6例,无效2例,总有效率为93.55%。

【方药6】小蓟、鲜茅根、萆薢、九节菖蒲、丹皮、益智仁、茯苓、生蒲黄、琥珀粉、三七粉。均常规量。

加减:尿夹血块者,加:丹参、红花、川芎、当归;尿道灼痛者,加:黄柏、滑石、泽泻、车前子;脾虚者,加:党参、白术;肾虚者,加:乌药、续断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分2~3次内服,10日为1个疗程,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乳糜血尿64例,其中治愈61例,好转3例,总有效率为100%。

血尿:

【方药1】生地龙(即:活蚯蚓)40条、生大蒜、白糖,各150克。

制用法:洗去活蚯蚓泥土,置清水内,加入:3~5滴食用植物油,让蚯蚓吐出腹中泥土,如此反复两次,至腹中黑线消失呈透明状为止。然后将活蚯蚓放置干净缸内,撒上白糖,不久蚯蚓即化成糖汁。另取生大蓟煎水,煮沸约5~10分钟,趁沸时冲入活蚯蚓化成的糖汁即成。凡血尿患者,不分性别、年龄,均可服之。宜空腹趁热尽其量而饮服。本方为1剂量。早、中、晚,各服1次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血尿患者,一般服1~2天,即获痊愈。

【方药2】金银花、蒲公英,各30克、马勃、漏芦、大蓟、小蓟,各15克、白术、茯苓、泽泻,各10克、红花、丹参、赤芍,各12克、生甘草8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3次后,合并药液,分“早、中、晚”3次口服,每日1剂,5剂为1个疗程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血尿患者89例,其中痊愈85例,显效4例,总有效率为100%。痊愈者中,服药1个疗程治愈者46例;2个疗程治愈者30例;3个疗程治愈者9例。愈后经随访1~2年,均未见复发。

【方药3】生黄芪、太子参、淡竹叶,各15克、生地、麦冬、小蓟、藕节、炒蒲黄、黄芩、连翘,各10克、白茅根、益母草,各30克。加减:早期慎用:黄芪、太子参;蛋白尿者,重用:黄芪、太子参、加:石韦、丹参;感染甚者,加:黄柏、白花蛇舌草、生石膏;水肿者,加:茯苓、猪苓、泽泻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急、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29例,其中痊愈26例,好转2例,无效1例。总有效率为96.55%。

尿潴留:

【方药1】食盐250克、大蒜120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放铁锅内炒热,装入布袋,敷膀胱区“中极、关元”等穴。1次热敷30分钟。若过热可垫毛巾,以防烫伤皮肤。

疗效:用上法治疗尿潴留患者24例,疗效很好。一般热敷1次,即能自行排尿,最多热敷两次。此法对中风小便失禁和尿毒症也有效。

【方药2】鲜青蒿200~300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搅细碎(注意不让汁水流掉)旋即敷于脐部,在敷药的外面覆盖25厘米×30厘米的塑料薄膜及棉垫,各1块,用胶布固定即可。经外敷药后,患者有下腹部清凉和舒适之感。待排尿后,即可去药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尿潴留患者45例,一般多在敷药后30~60分钟后排尿。

【方药3】泽泻、车前子、白茅根,各15克、萆薢、白术、茯苓,各12克、桂枝6克、陈皮4克。

加减:若伴尿路感染者,加:炒山栀、蒲公英、川连;若外伤引起者,加:鸡血藤、牛膝、三七;若气虚者,加:黄芪、党参;若兼阴虚者,加:生地、麦冬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尿潴留患者6例,一般在服药2~3剂后开始见效。经本方的治疗,全部病例均获治愈。

【方药4】硼砂0.6~1.2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用温开水送服,每日3次,每次1剂,或:装入胶囊内服。

疗效:用上方治疗尿潴留(癃闭)患者11例,多在服药3~4天获效。无副作用。

【方药5】桔梗5~10克、琥珀3~5克(冲服)。

制用法:先将:桔梗水,煎汁约100毫升,加入:琥珀冲服,每日1~2次。每日1剂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尿潴留患者81例,均获痊愈。其中,用药1剂治愈者35例;2剂治愈者40例;3剂治愈者6例。

【方药6】蝉蜕30克、生黄芪、益母草,各15克、肉桂5克、麦冬、当归、王不留行,各10克、车前子12克(用纱布包)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用2~3剂。

疗效:上药治疗产后尿潴留68例,均愈。

【方药7】黄芪25克、升麻、泽泻,各10克、酒大黄6克、猪苓、茯苓,各15克、肉桂2克、人参8克。

加减:两胁胀痛者,加:青皮、乌药;瘀血者,加:桃仁、泽兰。

制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产后尿潴留35例,其中治愈34例,无效1例。

遗尿:

【方药1】黄芪18克、党参、茯苓、桑螵蛸、枸杞,各12克、益智仁5克、覆盆子30克、菟丝子15克、山药20克、炙甘草6克。

加减:伴有腰痛不适者,加:桑寄生,或:补骨脂;小腹喜温怕凉,或加:肉桂,或加:乌药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“早、晚”分服,每日1剂。晚上服药后,少饮水为宜。

疗效:用上药治疗的32例遗尿患者,多为成年人,最小16岁,最大54岁;男27例,女5例;发病10年以下者25例,10年以上者7例。32例患者服本方后均获治愈。其中服药最少为5剂,最多24剂。随访1~2年未见复发。

【方药2】桑螵蛸、益智仁,各15克、党参10克、黄芪、覆盆子、杜仲、川芎、赤芍、红花、牛膝、菟丝子、制香附,各9克、当归12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

疗效:曾治疗1例21岁的未婚女青年患者,她自幼遗尿至今,经本方治疗,仅用药8剂便获痊愈。后嘱患者,服用:猪腰子10天,调理善后。1年后随访,未见其复发。

【方药3】党参、黄芪,各30~50克、白果仁80~100克、补骨脂、益智仁,各10~15克、桑螵蛸、炒怀山药、覆盆子,各20~30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共研为细末后,装入瓶内备用。用时,成人每次服10克。小儿酌减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遗尿患者70例,一般服药7~10天即获治愈。随访1~2年,均未见复发。

【方药4】麻黄40克、山萸肉、益智仁、怀山药,各20克、党参30克、菟丝子、五味子,各25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共研为细末,装入瓶内备用。用时,将药末分成20包。5~8岁每次服半包,8~12岁每次服1包,13岁以上每次服2包。于每晚睡前温开水冲服,1周为1个疗程。

疗效:用本方治疗遗尿患者89例,痊愈88例,有效1例。88例中,服药3次治愈者19例,服药5次治愈者31例;服药7次治愈者20例;服药10次治愈者18例。

【方药5】补骨脂、益智仁(均盐炒),各60克。

制用法:将上药共研为细末,分成6包。每日早晨以米汤泡服1包,成人加倍,6天为1个疗程。

疗效:有人用上药治疗遗尿患者60例,均获痊愈。随访5年,无1例复发。

肠炎:

①、鲜马齿苋(又名:马齿菜) 50克。

用法:洗净,加水适量,煮沸两次,过滤,每日3~4次,每次服100~200毫升,也可作茶剂饮用。

②、茶叶适量。

用法:以水煎成50%浓度的药液,每服10毫升,日服4次。

慢性肠炎:

补骨脂12克、黄芪12克、党参12克、吴茱萸6克、肉豆蔻6克、五味子6克、陈皮6克、石榴皮6克、附子6克、桂枝6克、白术10克、茯苓10克、乌梅 3粒。

用法:水煎服。

慢性腹泻:

①、生姜25克、石榴皮50克、红糖50克。

制法:生姜切片,同切成小块的石榴皮,共入锅中,用水煎,水沸后加入红糖即可。

用法:每日1剂,分2次,于“早、晚”餐后服,10日为一疗程。

②、乌梅肉30克、生姜10克、茶叶5克、红糖适置。

制法:将乌梅肉,洗净,切碎,生姜洗净切丝,同茶叶,红糖共入保温杯中,沸水冲泡半小时即可。

用法:代茶频饮。

③、桂圆肉20克、生姜3片,红糖适量。

制法:桂圆肉,加水适量煮沸后,加入洗净切碎的生姜,再略煮后,调入:红糖,即成。

用法:每日1次,连用10日。

肠梗阻:

木香30克、厚朴30克、大腹皮30克、槟榔片30克、大黄30克、玄明粉50克。

用法:上药加水2500毫升,大火烧开,再用小火煎至250~300毫升,温晾,徐徐饮入,白开水送服,服后6小时,梗阻不解除着,可再服1剂。

①、哮喘:

取未经虫蛀的黑豆1把,用540毫升水,煎至360毫升,加:白糖少许再煎,随时服,可预防哮喘发作。

②、诸般哮喘:

豆腐600克、掏洞在其中装白糖80克、水前30分钟,放开量服,服3~4次,可根治。

老年痴呆症:

桃仁10克、生大黄10克、元明粉(分冲)10克、桂枝10克、菖蒲10克、远志10克、甘草6克、龙骨(先煎)30克、牡蛎(先煎)30克、朱茯神15克、蜈蚣2条。

用法:水煎服。

轻度脑萎缩、脑动脉硬化、老年性痴呆:

党参12克、炙黄芪12克、熟附块12克、益智仁12克、淮山药12克、淡干姜6克、生白术9克、石菖蒲9克、陈皮6克、姜半夏6克、越鞠丸12克。

用法:水煎服。

腰腿痛:

急性期:

①、丝瓜络10克、怀牛膝10克,木瓜10克、秦艽10克、独活10克、积雪草10克(别名:落得打、连钱草)、黄芪15克、算盘子15克(别名:野南瓜),当归12克、川续断12克、炙甘草6克。

慢性期:

丝瓜络10克、怀牛膝10克,木瓜10克、秦艽10克,独活10克、积雪草10克(别名:落得打、连钱草)、黄芪15克、算盘子15克(别名:野南瓜)、当归12克、川续断12克、附子6克、桂枝6克、炙甘草6克。

用法:水煎服。每日1剂,分“早、晚”两次服。连续3~5剂,为1疗程。

②、秦艽3克、羌活3克、香附3克,桃仁9克、红花9克、当归9克,牛膝9克、川芎6克,没药6克、五灵脂6克、地龙6克,甘草6克。

用法:水煎服。每日1剂,分“早、晚”两次服。

感冒用方:

①、风寒感冒:

葛根9~13克、白芷9克、辛荑9克、每日1剂,水煎,分2~3次服。若有咳嗽,加:浙贝母9克、疗效更佳。

②、头痛、四肢酸痛、发烧的慢性感冒:

柴胡4克、半夏4克、桂枝1.5克、黄芬1.5克、人参1.5克、芍药1.5克、红枣1.5克、甘草1克、生姜0.5克,用480毫升,水煎至一半时,去渣后,再煎至一半,分3次服下。

儿科用方:

①、百日咳(及婴儿气喘):

大蒜一头,去皮捣烂,加:白糖3钱,过半小时后,用开水一两,冲服,吃两天可治小儿咳嗽、婴幼儿气喘,有特效。

②、小儿遗尿:

生葱白一根,捣烂,每晚睡前,敷肚脐,用纱布包好,次日早晨揭去,连用3~5天,可治愈。

高脂血症:

制何首乌30克、泽泻20克、丹参10克、玉竹15克。

将上药,水煎3次,合并药液,分2~3次口服,每日1剂,半个月为1个疗程。

胃痛:

取食盐1把,放刀面上火烤,待烤红时,放入半茶杯水中,趁热服,立即止痛。

胃痛、痔疮:

芦荟叶,洗净细切,捣烂,米纸包,1次15克、1日3次,饭前,清水送服, 2天后能见效,长期服用可根治。

上急性胃痛:

黑木耳(肉厚者),或:桑蘑,晒干研末,用米酒冲服2克、即刻见效。

胃炎:

土木香10克,研细末,每次10克, 1日3次,冲服。

站群论坛

急性胃炎:

①、香附15克,青皮15克、枳壳15克、沉香5克、高良姜10克。

用法:沉香,用木锉锉成末,与其他诸药共放入茶缸内,再开水冲泡,当茶饮。

②、乌梅1个、红枣2个、杏仁7个。

用法:鸟梅、红枣,均去核,杏仁(去尖),共捣成1丸。每日1丸,连服15~20日即愈。

胃下垂:

黄芪20克、白术15克、枳壳15克、防风10克。水煎服。

糖尿病:

玉米须,水煎,每天随时服,长期服用,有效。重症也能治愈。

无花果(阴干)2~3个,用540毫升水煎,代茶饮,可逐渐减少尿中的含糖量。

急性胆囊炎:

①、熊胆10克、广郁金10元,姜黄10克、茵陈高20克。

用法:上药研成细末,制成散剂,装入胶囊后。每日服3次,每次服2~3克。

②、黄连5克、甘草5克、干姜5克、桂枝5克、西党参、法半夏,各10克、红枣3枚。

用法:水煎服。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
慢性胆囊炎:

①、柴胡10克、延胡索10克、木香10克、白芍15克、郁金15克、绵菌陈30克、香附12克、青皮5克、甘草5克。

用法:水煎服。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
②、柴胡10克、青蒿10克、枳实10克、茯苓10克、郁金10克、陈皮10克、法半夏10克、白芍6~10克、威灵仙15~30克、生甘草3克、水煎服。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
心绞痛:

①、虻虫6~12克、陈皮12克。

用法:水煎服。30天为1疗程。

②、黄芪30克、当归12克、白芍12克、川芎9克、生地15克、炙甘草6克。

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剂,服2次。

性心肌梗塞:

三七粉3克。

用法:用“生脉散”煎汤,送服三七粉,每日1剂。

风湿性脏病:

①、连翅20克、生石膏100克、甘草10克、银花25克、防已25克、木瓜25克、知母25克、粳米25克。

用法:水旅服。

②、山药960克、黑芝麻360克、赤外豆360克、鸡内金30克、炒酸枣仁480克、柏子仁360克。

用法:上药均为细末,开水调为糊状,服用,每服50克、每日服2次。

颈椎病:

①、生白芍60克、生甘草10克、木瓜10克、川牛膝15克。

用法:水煎,每日1剂,40剂为一疗程。

②、姜黄12克、山栀12克、大黄12克、白蒺藜12克、炮山甲12克、冰片5克。

用法:上药研细后,每次用30克、加醋调成膏状,夜间外敷于疼痛局部,处以塑料薄膜包扎固定,药干后再加醋,白天取下,20天一疗程。

腰椎盘突出症:

核桃仁210克、黑芝麻210克、杜仲60克、菟丝子60克、川续断30克、木瓜30克、玄胡30克、香附15克、当归60克、骨碎补45克。

365建站微信二维码

用法:诸药碾碎,混匀加入:炼蜜250克成丸,每丸7克。每日两次,每次服一丸,取黄酒20毫升,送下1丸,连服100丸为1疗程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健康聚焦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