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专题报道 解锁12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:诊断密码与针刀治疗密钥,你有吗?
运动热点

你的位置:健康聚焦网 > 运动热点 >

专题报道 解锁12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:诊断密码与针刀治疗密钥,你有吗?

发布日期:2025-03-27 08:09    点击次数:53

在医学领域中,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类常见且复杂的病症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针刀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,其定点定位下针的准确性对于治疗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。接下来,我们将详细阐述12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针刀治疗定点定位下针方法。

01

站群论坛

腕管综合征

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引起。定点时,首先找到腕横纹中点,其稍偏桡侧,即靠近大拇指一侧,为进针点,该点通常也是腕横韧带的中点位置 ,也是正中神经受压的关键部位。体表定位可通过触摸腕部的骨性标志来确定,如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,以这两个结构为参照,能更精准地找到进针点。

定位时,患者需将手掌朝上,自然放松地放置在治疗台上,充分暴露腕部。进针时,医生手持针刀,与皮肤呈90度垂直进针,缓慢穿过皮肤、皮下组织,当针尖触及腕横韧带时,会有明显的坚韧感。此时,要小心操作,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,特别是正中神经。根据患者腕横韧带的厚度和病变程度,针刀一般刺入0.5 - 1厘米左右,然后进行纵行疏通剥离和横行剥离操作,以松解腕横韧带对正中神经的压迫。

图片

02

肘管综合征

肘管综合征是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压导致。定点在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的尺神经沟处,此处是尺神经卡压的常见部位。通过体表触摸,很容易找到肱骨内上髁这个明显的骨性突起,再向后下方移动,就能摸到尺神经沟,在沟内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进针点。

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,患侧上肢自然放松,屈肘90度,将前臂放置在治疗台上。医生在进针时,针刀与皮肤呈70 - 80度角进针,先缓慢刺入皮肤,然后小心穿过皮下组织,当针尖接近尺神经时,要格外谨慎。由于尺神经就在附近,操作不慎可能会损伤神经,所以进针深度一般控制在0.3 - 0.5厘米。到达病变部位后,采用纵行疏通剥离手法,松解尺神经周围的粘连组织和增厚的筋膜,减轻对尺神经的压迫。

03

胸廓出口综合征

胸廓出口综合征是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在胸廓出口处受压。定点较为复杂,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。通常选择前斜角肌、中斜角肌的肌腹以及胸小肌在喙突的附着点等部位作为进针点。在体表定位时,先找到锁骨,锁骨中点上方约1.5 - 2厘米处,为前斜角肌的大致位置;再沿着锁骨向后外方触摸,可找到中斜角肌。胸小肌的喙突附着

图片

点则在锁骨下方,通过触摸喙突来确定。

患者取仰卧位,肩部稍垫高,头偏向对侧,充分暴露患侧颈部和肩部。进针时,针刀与皮肤呈45 - 60度角进针,对于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,进针深度一般在1 - 1.5厘米,要注意避开深部的血管和神经。在胸小肌喙突附着点处进针时,角度可适当减小,约30 - 45度,进针深度0.5 - 1厘米。操作时,采用纵行疏通剥离和横行剥离相结合的手法,松解紧张的肌肉和筋膜,解除对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的压迫。

04

梨状肌综合征

梨状肌综合征是坐骨神经在臀部受到梨状肌压迫。定点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处,即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,向下约2 - 3厘米处,此处通常是梨状肌的肌腹位置,也是坐骨神经受压的常见部位。通过触诊,可在该区域找到压痛明显且肌肉紧张的部位作为进针点。

患者取俯卧位,患侧下肢伸直放松。医生进针时,针刀与皮肤呈90度垂直进针,缓慢刺入皮肤、皮下组织,当针尖触及梨状肌时,会感觉到肌肉的韧性。进针深度一般在1 - 2厘米,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和肌肉厚度进行调整。到达病变部位后,采用纵行疏通剥离和横行剥离手法,松解梨状肌的痉挛和粘连,减轻对坐骨神经的压迫。在操作过程中,要注意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和周围的血管。

05

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

腓总神经在绕过腓骨小头处容易受到卡压。定点在腓骨小头前下方,此处是腓总神经经过的位置,也是常见的卡压点。通过体表触摸,很容易找到腓骨小头这个明显的骨性标志,在其前下方约1 - 1.5厘米处,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进针点。

患者取仰卧位,患侧下肢伸直。医生进针时,针刀与皮肤呈70 - 80度角进针,先缓慢刺入皮肤,然后穿过皮下组织,当针尖接近腓总神经时,要特别小心。进针深度一般控制在0.3 - 0.5厘米,避免损伤神经。到达病变部位后,采用纵行疏通剥离手法,松解腓骨小头周围的筋膜和软组织,减轻对腓总神经的压迫。

图片

06

跗管综合征

跗管综合征是胫神经在踝部的跗管内受到压迫。定点在内踝后下方,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,此处是跗管的位置,也是胫神经受压的部位。通过体表触摸,很容易找到内踝尖和跟腱,在两者之间的凹陷处,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进针点。

患者取仰卧位,患侧下肢伸直,踝关节稍背屈。医生进针时,针刀与皮肤呈70 - 80度角进针,先缓慢刺入皮肤,然后穿过皮下组织,当针尖接近跗管内的屈肌支持带时,会有坚韧感。进针深度一般在0.5 - 1厘米,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。到达病变部位后,采用纵行疏通剥离和横行剥离手法,松解屈肌支持带和粘连组织,解除对胫神经的压迫。

07

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

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处受到卡压。定点在髂前上棘内下方约1 - 1.5厘米处,此处是股外侧皮神经经过的位置,也是常见的卡压点。通过体表触摸,很容易找到髂前上棘这个明显的骨性标志,在其内下方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进针点。

患者取仰卧位,患侧下肢伸直。医生进针时,针刀与皮肤呈90度垂直进针,缓慢刺入皮肤、皮下组织,进针深度一般在0.5 - 1厘米。到达病变部位后,采用纵行疏通剥离手法,松解髂前上棘周围的紧张筋膜和软组织,解除对股外侧皮神经的压迫。

08

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

365站群VIP

臀上皮神经在经过髂嵴处时易受卡压。定点在髂嵴上方,骶棘肌外缘与髂嵴交点处,此处是臀上皮神经穿过的部位,也是常见的卡压点。通过体表触摸,先找到髂嵴,再沿着髂嵴向后方触摸,在骶棘肌外缘与髂嵴交点处,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进针点。

患者取俯卧位,患侧下肢伸直。医生进针时,针刀与皮肤呈70 - 80度角进针,先缓慢刺入皮肤,然后穿过皮下组织,进针深度一般在0.5 - 1厘米。到达病变部位后,采用纵行疏通剥离手法,松解卡压部位的软组织,减轻对臀上皮神经的刺激。

图片

09

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

肩胛背神经受到颈神经根受压或周围肌肉、筋膜的卡压。定点在颈椎横突处,一般选择C4 - C6横突的位置,这些横突是肩胛背神经起始部位附近,也是常见的卡压点。通过体表定位,先找到颈椎棘突,再向两侧旁开约2 - 3厘米处,可触摸到颈椎横突,在横突处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进针点。

患者取坐位,头稍向前倾,充分暴露颈部。医生进针时,针刀与皮肤呈45 - 60度角进针,进针方向朝向颈椎横突,进针深度一般在1 - 1.5厘米,要注意避开椎动脉和神经根。到达病变部位后,采用纵行疏通剥离和横行剥离手法,松解颈肩部紧张的肌肉和筋膜,减轻对肩胛背神经的压迫。

10

腋神经卡压综合征

腋神经在四边孔处受到卡压。定点在肩峰后下方,三角肌后缘与肱三头肌长头之间的间隙处,此处是四边孔的位置,也是腋神经受压的部位。通过体表触摸,先找到肩峰,再向后下方触摸,在三角肌后缘与肱三头肌长头之间的间隙处,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进针点。

患者取坐位,患侧上肢自然下垂。医生进针时,针刀与皮肤呈70 - 80度角进针,先缓慢刺入皮肤,然后穿过皮下组织,进针深度一般在0.5 - 1厘米。到达病变部位后,采用纵行疏通剥离手法,松解四边孔周围的软组织,解除对腋神经的压迫。在操作过程中,要注意避免损伤腋神经和周围的血管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11

肌皮神经卡压综合征

肌皮神经在穿过喙肱肌处受到卡压。定点在喙肱肌肌腹处,通过体表定位,先找到喙突,再沿着喙突向下方触摸,在喙肱肌肌腹处,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进针点。

患者取仰卧位,患侧上肢稍外展。医生进针时,针刀与皮肤呈70 - 80度角进针,先缓慢刺入皮肤,然后穿过皮下组织,进针深度一般在1 - 1.5厘米。到达病变部位后,采用纵行疏通剥离手法,松解喙肱肌,减轻对肌皮神经的压迫。

12

桡神经卡压综合征

桡神经在肱骨桡神经沟、旋后肌等部位容易受到卡压。在肱骨桡神经沟处定点时,可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约3 - 5厘米处,沿肱骨后外侧寻找压痛最明显处作为进针点;在旋后肌处定点,可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小头之间的区域,找到压痛明显且肌肉紧张处作为进针点。

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,患侧上肢自然放松。在肱骨桡神经沟处进针时,针刀与皮肤呈70 - 80度角进针,进针深度一般在1 - 1.5厘米;在旋后肌处进针时,角度可适当减小,约60 - 70度,进针深度0.5 - 1厘米。到达病变部位后,采用纵行疏通剥离和横行剥离手法,松解受压部位的筋膜、肌肉,恢复桡神经的正常功能。操作时,要注意避开桡神经及其分支。

总之,对于12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针刀治疗,准确的定点定位下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。医生需要熟悉各个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位置和病变特点,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谨慎操作,确保安全有效地解除神经压迫,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健康聚焦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