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1-09 22:19 点击次数:125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365站群
图片
《伤寒论》桂枝汤方中有“㕮咀”两字,其他古方中也有称为“咀㕮”。
太阳中风,脉阳浮而阴弱,啬啬恶寒,淅淅恶风,翕翕发热,鼻鸣干呕者,桂枝汤主之。
桂枝三两(去皮)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(炙) 生姜三两(切) 大枣十二枚(擘)
上五味,㕮咀三味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适寒温,服一升。
针对“㕮咀”一词有人解释为用嘴巴嚼碎,思路活跃的就说是一种炮制方法。那么古人对“㕮咀”的加工方法是否有具体描述?
《备急千金要方·凡例》中叙述:
凡古方治疾,全用汤法,百千之中,未有一用散者。今世医工,汤散未辨,宜其多说异端,承疑传谬。按汤㕮咀为各切如麻豆,散法治筛为治择捣筛。卒病贼邪,须汤以荡涤;长病痛疾,须散以渐渍。此古人用汤液、煮散之意也。後世医工,惟务力省,一切为散,遂忘汤法,传用既久,不知其非。
也就是说“㕮咀”不是用嘴巴咬碎,是切成如麻豆大碎粒,方便煮汤析出,也方便制散剂之用。道藏版《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凡例》中叙述:凡汤酒膏药,旧方皆云咀者,谓秤毕,捣之如大豆,又使吹去细末。此于事殊不允当,药有易碎难碎,多末少末,秤两则不复均平。今皆细切之,较略令如咀者,乃得无末,而片粒调和也。凡云末之者,谓捣筛如法也。以上是古方中“㕮咀”的加工定义,阅读古经典医书再看到这个词可不要联想到咀嚼了,古人也讲究卫生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