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健康分析 肩关节周围炎(肩周炎)方剂选28篇
健康焦点

你的位置:健康聚焦网 > 健康焦点 >

健康分析 肩关节周围炎(肩周炎)方剂选28篇

发布日期:2025-04-18 22:17    点击次数:78

肩关节周围炎,简称“肩周炎”。又称“肩凝症”、“冻结肩”、“五十肩”、“漏肩风”、“老年肩”等名。是指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强直的一个临床综合征。50岁以上中老年人较为常见。且女性多于男性。

多因年老肝肾亏损,气血虚弱,血不荣筋,或外伤后遗,痰浊瘀阻,或露肩贪凉,风寒湿邪乘虚侵袭,痹阻关节,使气血凝滞不畅,筋脉为之拘挛而致。

肩关节酸痛,尤以夜间为甚。动则痛剧,提物无力,活动受限,不论主动或被动的肩上举、后伸、外旋和内旋等活动均受限制,甚则强直,肌肉萎缩,局部有广泛性压痛。早期以疼痛为主,或有轻微肿胀。疼痛可影响夜间睡眠。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,甚至洗脸、梳头、穿衣、插衣口袋等日常生活自理都有困难。病程较长。

1.肩凝膏

【组成】橘饼120克,熟地黄120克,阿胶120克,怀山药30克,秦艽30克,玄参30克,杜仲30克,枸杞子30克,续断30克,首乌30克,石斛24克,山萸肉24克,当归60克,茯神15克,甘草15克,桑寄生9克。

【制法】膏滋。上药除阿胶外,余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合并三次滤液,加热浓缩为清膏,再将阿胶用黄酒适量浸泡隔水炖烊,冲入清膏内和匀,最后加蜂蜜1000克,再熬收膏即成。收贮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汤匙(约15~30克),日服2次,白开水冲服。

【功能】养血舒筋、调补肝肾。

【主治】肩周炎(肩臂痛)。

【附记】引自洪广祥《豫章医萃——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》。姚国美方。屡用效佳。一般服1~2料即愈。若服后便溏,可用明附片30克,白术60克,煎汤去渣,加入药膏中和匀服之。此因药膏凝滞,脾胃不运而致便溏,故加术附之温健以助其消化也,其病遂愈。

2.肩周散

【组成】白芍400克,炒地龙400克,制马钱子350克,红花350克,桃仁350克,威灵仙350克,乳香150克,没药150克,骨碎补150克,五加皮150克,防己150克,葛根150克,甘草150克。

【制法】胶囊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装人胶囊,每粒含生药0.2克。分装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成人每次服3粒,日服3次,温开水送服。半个月为1疗程,休息3天,再行下1个疗程。
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祛风除湿、缓急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关节周围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单方验方治百病》。屡用效佳。一般服药1~3个疗程即可见效或痊愈。

3.三白麻黄散

【组成】麻黄10克,白胡椒10克,白附子20克,白芷1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先找准肩部最痛点,再涂一层凡士林或垫一层醋浸纱布,再将药末撒在上面,外盖一条醋浸毛巾,喷洒白酒数口,即刻点燃,局部发热后即熄灭酒火,迅速按揉,伸展关节或做爬墙动作,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。

【功能】祛风散寒、温经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周炎(肩凝症)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单方验方治百病》。屡用效佳。一般连用5~10次即可见效或痊愈。

4.葱白膏

【组成】葱白50克,好陈醋适量。

【制法】膏药。将葱白加醋捣烂如泥膏状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上药为1次量。用时取上膏泥敷于患处,上盖敷料,胶布固定。每日换药1次,直至痊愈。

【功能】通阳散寒、散瘀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臂痛,肩周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单方验方治百病》。屡用屡验,效佳。或仅取陈醋适量,以纱布(3~5层)火上加热,浸入陈醋内浸透,再取醋纱布敷于患处。干后再浸再敷。用治肩周炎,效果亦佳。

5.生姜膏

【组成】老生姜300克,细辛80克,60度白酒100毫升。

【制法】膏药。将细辛研细末,与生姜共捣烂成泥,入锅内炒热,加入白酒再微炒和匀,将药铺在纱布上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趁热敷于患处,包扎固定。每晚1次。热敷时避免受寒。

【功能】温经散寒、通络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周炎(漏肩风)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单方验方治百病》。屡用效佳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6.透骨膏

【组成】透骨草根36克,臭梧桐、生姜、大蒜、韭菜各30克。

【制法】膏药。上药均取鲜品,切碎,同捣烂绞汁,入锅内,文火熬膏,再加细辛末10克和匀收膏,收贮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膏药摊贴患处,一日一换。

【功能】祛风散寒、活血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关节周围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单方验方治百病》。屡用有效。

7.麦麸散

【组成】伸筋草15克,生姜15克,川芎15克,威灵仙15克,羌活12克,麦麸300~40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先将前5味药水煎取汁150毫升,再将麦麸入锅内炒黄,趁热伴入药汁(适量),加醋1汤匙,盛于布袋中扎口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袋趁热敷于患处。外以绷带包扎固定。每日换药1次。10天为1个疗程。
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温经通络。

【主治】肩周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单方验方治百病》。屡用效佳。或取防风15克,鸡血藤10克,羌活10克,乳香10克,没药10克,陈醋200毫升。将前药与醋共煎沸20分钟,趁热熏洗,热敷患肩关节周围。洗后活动肩关节,平举,上举,并从耳后,经后枕部摸对侧耳尖。反复多次(2次或3次)。用治风湿夹瘀之肩周炎,效果甚佳。若能在熏洗后敷药,两法并用,奏效尤捷。

8.二乌散

【组成】川乌80克,草乌80克,细辛80克,樟脑80克,冰片10克,老陈醋适量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先将前5味分别研为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勿令泄气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根据疼痛部位大小,取药末适量(一般为15克),用老醋调成糊状,均匀敷在压痛点上,厚约0.5~0.7厘米,外裹纱布,然后用热水袋在纱布上热敷20~30分钟,每日1或2次。
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温经散寒、通络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关节周围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单方验方治百病》。屡用效佳。

9.乳没四生散

【组成】生半夏、生南星、生川乌、生草乌、细辛、白芷、红花、乳香、没药各3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细末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药末15~20克,加生姜3片,葱白3个,同捣烂,对入白酒适量,一齐入锅内炒热,和匀,敷患处,上盖敷料,胶布固定。隔日换药1次,5次为1疗程。

【功能】温经化痰、活血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周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单方验方治百病》。屡用效佳。

10.肩周散(一)

【组成】蕲蛇30克,露蜂房24克,全当归60克,白芍60克,川芎30克,熟地黄60克,蝎尾15克,炙僵蚕60克,海风藤60克,豨莶草60克,千年健60克,木瓜60克,嫩桑枝60克,阿胶1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贮瓶备用。或以阿胶180克,烊化成浆,和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8~10克,每日早、晚各服1次,水酒各半加热送服。

【功能】活血滋阴、祛风除湿、搜风通络、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周炎,两臂掣痛,不能高举,屈伸,晨起穿衣痛苦万状。

【附记】引自朱良春《章次公医案》。屡用特效,一般连服2~3料即愈。

365站群

11.肩周散(二)

【组成】天南星20克,生川乌20克,生草乌20克,羌活20克,苍术20克,片姜黄20克,生半夏20克,白附子15克,白芷15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红花10克,细辛1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1料,加食醋、蜂蜜、白酒、葱白捣烂如泥,鲜生姜适量,白胡椒30克研细,一并炒热后,装入旧布袋中,扎口,热敷患处,每日换药2次,每次敷30分钟。连用5~7日,不可内服。

【功能】温经散寒、通络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周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。湖北省公安县中医院方。屡用效佳。一般连用5~7日即可见效或痊愈。

12.宣络搜剔散

【组成】白芷、川芎、甘草、川乌(或制)、老鹿角、全蝎、山甲珠、地鳖虫各等份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肩凝症用白酒或开水送服,每次服0.5克,一日服2~3次,空腹服。并配用艾炙法。偏头风:每次服0.5克,温开水送服,日服2次。乳癖:每次服0.6克,每日服2~3次,温开水送服。鼻塞:每次服0.5克,一日服2次,温开水送服。连服5天。

【功能】祛风活血、搜风通络、温经止痛。

【主治】由经脉凝结,滞痰,经络受阻日久所致的肩凝症,偏头风,乳癖,鼻塞等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。郭贞卿方。屡用效佳。一般用药5~7天,最多60天,即获显效或痊愈。

13.五枝膏

【组成】樟丹250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香油500毫升,桑树枝、槐树枝、榆树枝、桃树枝、柳树枝各1段(长36厘米,直径12毫米,以秋末初冬采者为宜)。

【制法】膏药。先将五树枝都切成3厘米为一段,放入香油中炸焦枯捞起,再将乳香、没药(均研细末)加入油中,边加边搅拌(朝一个方向搅拌),搅拌均匀后,再加入樟丹,继续搅拌,呈糊状,待温后,摊在25~30张牛皮纸上。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开始前2天,每天口服炎痛喜康30毫升,贴膏前,先用温水将肩关节周围皮肤擦洗干净后,再贴五枝膏。每5天换药1次,同时开始动关节及肩关节功能锻炼。
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活血消炎、通络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关节周围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。用本方37例,结果痊愈29例,显效7例,无效1例。总有效率为97.30%。

14.桑枝芪藤丸

【组成】锦黄芪30克,鸡血藤30克,老桑枝30克,丝瓜络30克,西秦艽12克,当归尾12克,川续断12克,威灵仙12克,伸筋草12克,透骨草9克,桂枝尖9克,千年健9克,川红花9克,片姜黄10克。

【制法】水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以冷开水泛为丸,如梧桐子大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9克,日服2次,白酒送服。10日为1疗程。

【功能】益气活血、祛风除湿、温经通络。

【主治】肩周炎(漏骨风)。

【加减】若风胜者,加防风、羌活各9克;湿胜者,加苍术9克,薏苡仁30克,寒胜者,加制附子6克,制川乌9克;痛甚者,加元胡20克;气血两亏者,加熟地黄30克,党参30克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屡用效佳。据临床观察:总有效率达90%以上,其中治愈率为59%。

15.益肾驱风散

【组成】白花蛇3条,骨碎补60克,葛根60克,伸筋草60克,杜仲60克,全当归60克,羌活30克,追地风30克,赤芍30克,川芎20克,牛膝30克,破故纸30克,全蝎30克,地龙30克,白芷3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克,一日服3次,黄酒送服。15日为1疗程。

【功能】益肾活血、驱风通络。

【主治】肩周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此方为家传秘方。多年应用,效果甚佳。据临床观察:总有效率达99%以上,其中治愈率为95%。

16.归芍透骨丸

【组成】透骨草90克,鸡血藤90克,生地黄90克,当归90克,白芍90克,丹参90克,防风60克,桂枝60克,羌活60克,片姜黄50克,元胡50克,细辛30克,生甘草30克。
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过80~100目筛,取上药粉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克,一日服3次,温酒或温开水送服。10天为1疗程。

【功能】祛风散寒、清热凉血、活血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周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百病良方》。屡用效佳。据临床观察:总有效率达99%以上,其中治愈率为95%。

17.肩周炎膏(一)

【组成】络石藤1000克,桑寄生200克,当归40克,全蝎20克,土鳖虫20克,独活20克,肉桂20克,黑附子20克,干姜15克,乳香30克,没药30克,冰片6克,桑枝1握(约50~150克)。

【制法】膏药。上药除络石藤、当归、桑枝、冰片外,其余诸药混合略炒,后加入冰片,共研细末,过筛,待用。再将络石藤、当归、桑枝加水煎煮2次,滤汁去渣,合并2次滤液,加热浓缩,取出浓缩液,加入待用诸药末调和成膏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适量药膏,贴敷于曲池、肩髃、天宗穴上,包扎固定。每日换药1次,10次为1疗程。

【功能】温经散寒、通络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关节周围炎(五十肩)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手部疗法治百病》。用之临床,屡用良效。

18.肩周炎膏(二)

【组成】生半夏30克,生天南星30克,生川乌35克,生草乌35克,山柰35克,八角茴35克,青皮35克,威灵仙35克,甘松35克,小茴香35克,独活35克,大黄35克,花椒30克,细辛30克,荜发30克,干蟾蜍1具。

【制法】膏药。将上药研成小颗粒状,用棉纱布包好、扎口,用小麻油适量(约6500克),同药入锅熬至滴水成珠,取出药包,再下黄丹1000克(炒热)收成膏,下松香250克,入膏化尽搅匀,倾在钵内,下樟脑35克,青黛30克,肉桂30克,丁香25克,雄黄25克,轻粉20克,血竭18克,乳香18克,没药18克,孩儿茶18克,滑石18克,龙骨15克(均为细末),对入膏内搅匀,摊于布上(厚摊)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上膏药贴敷患处。每日贴1次。
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温经散寒、活络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关节周围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穴位贴敷治百病》。用本方治疗100例,基本治愈82例,好转10例,无效8例,总有效率为92%,疗程最短3天,最长50天。

19.桂枝二乌膏

【组成】生川乌、生草乌、桂枝、透骨草、樟脑(后入研》各30克。

【制法】膏药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勿泄气。用时配制成膏状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末15克,以葱白、生姜汁捣汁或白酒适量,调和成糊状,外敷双足底涌泉穴(或健侧足心),上盖敷料,胶布固定。每日换药1次,10次为1疗程。
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散寒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关节周围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足底疗法治百病》。笔者经验方。屡用屡验。必要时须加敷患肩(痛)处,可提高疗效。

20.提肩散

【组成】防风21克,羌活21克,藁本21克,川芎21克,白芍21克(炒),黄连15克(酒炒),黄芩15克(酒炒),甘草12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5克,加生姜3片,葱白3个水煎服。日服2次。

【功能】疏风清热、活血柔筋、散寒止痛。

【主治】风热乘肺,肩背强直作痛及肩臂痛。

【加减】肩背强直痛,加葛根18克;肩臂痛,去黄连、黄芩,加桂枝21克,片姜黄15克,伸筋草20克;偏湿加苍术、防已各15克,薏苡仁30克;气虚加党参15克,黄芪20克;血虚加当归、首乌、熟地黄各20克;汗多加黄芪30克(蜜炒)。

【附记】引自明代龚廷贤《寿世保元》。屡用神效。

21.御寒膏

【组成】生姜250克(取自然汁),牛膝90克,乳香5克,没药5克,花椒少许。

【制法】膏药。取生姜汁置铜勺内,入研细的牛膝、乳香、没药煎化,移在滚水内,以柳条不住手搅匀,令成膏,再人花椒末少许,再搅匀,膏成,摊于皮纸上,备用。
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膏药贴敷患处,用鞋底烘热熨之,候五七日脱下,或起小痕不妨。

【功能】温经散寒、活血通络。

【主治】肩凝症、腰痛及一切冷痹痛,或手足冷人骨者。

【附记】引自明代龚廷贤《寿世保元》。屡用神效。

22.五灵脂散

【组成】五灵脂、荆芥穗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、甘草节、穿山甲、骨碎补、草乌各15克,麝香少许(后人)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,勿令泄气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~5克,临睡服,用温酒调下。
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。

【主治】臂肿痛,肩凝症。

【加减】如浑身损痛,加没药、木香各15克(酒调空心服);偏寒甚,加桂枝、片姜黄各15克;挟瘀血,加当归15克,桃仁9克,川芎9克。

【附记】引自元代危亦林《世医得效方》。屡用神效。

23.肩周炎膏(三)

365站群VIP

【组成】透骨草150克,鸡血藤100克,当归100克,淫羊藿100克,桂枝100克,白芍350克,麻黄30克,片姜黄30克,制乳香30克,制没药30克,制附子50克,白芥子50克,白花蛇90克,干地龙75克,生甘草75克,熟地黄100克。

【制法】膏滋。上药除乳香、没药外,余药加水煎煮三次,每次煮沸1小时,滤汁去渣,合并三次滤液,加热浓缩成清膏,再将乳香、没药研成细末,掺入清膏和匀,然后再加蜂蜜300克收膏即成。收贮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5~30克,日服2~3次,白开水调服。1料为1疗程。

【功能】补益肝肾、温经散寒、活血化瘀、搜风通络、缓急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关节周围炎(老年肩)。

【加减】若体弱无力,伴有腰痛者,加炙黄芪、杜仲、川续断各75克;若口舌干燥,大便秘结者,减桂枝、制附子、加桑枝、生地黄、玉竹、地龙各50克;若肩部冰冷者,加制川乌、制草乌、细辛各50克;若肩部放射两上肢麻木者,加全蝎、红花、伸筋骨各50克;若因外伤诱发或久痛瘀血明显者,加土鳖虫、水蛭、三棱、莪术、穿山甲各50克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屡用屡验。据临床观察,治愈率达93%以上。

24.肩凝丸

【组成】当归30克,丹参50克,桂枝15克,透骨草30克,羌活18克,生地黄30克,香附15克。

【制法】水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过80~100目筛。取上药粉,以冷开水泛为丸,如绿豆粒大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9克,日服3次,温白酒或温开水送服。

【功能】祛风散寒、活血通络。

【主治】肩关节周围炎。

【加减】若局部冷痛较剧者,加制川乌、制草乌各9克;热痛者,加忍冬藤60克,桑枝60克;刺疼者,加制乳没各6克;气虚者加炙黄芪18克;顽固难愈者,加蜈蚣、地龙各9克。另外还须辨证加减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娄多峰方。用治100例,痊愈56例,基本治愈35例,有效8例,无效1例。总有效率达99%。

25.二活散

【组成】独活30克,羌活30克,党参30克,当归20克,桑枝20克,肉桂5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~15克,日服3次,温酒或温开水送服。

【功能】祛风散寒、益气活血、消炎通络。

【主治】肩周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百病良方》。屡用效佳。

26.秦艽丸

【组成】秦艽15克,天麻10克,羌活10克,陈皮10克,当归10克,川芎10克,桑枝30克,桂枝15克,干姜5克,炙甘草5克,鸡血藤30克,炙黄芪15克,透骨草15克,蜈蚣3条,地龙10克。
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9克,日服3次,黄酒送服。10天为1疗程。
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温经散寒、益气活血、通络止痛。

【主治】漏肩风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屡用效佳。

27.新逍遥散

【组成】柴胡30克,当归30克,炒白芍30克,云茯苓30克,秦艽30克,伸筋草30克,威灵仙30克,制附片30克,陈皮30克,法半夏30克,地龙30克,甘草20克,白芥子20克,蜈蚣10克,黄芩20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克,一日服3次,温酒送服。

【功能】驱风除痰、温经化湿、舒肝和脾。

【主治】肩关节周围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屡用效佳,据临床观察:治愈率为80%以上。忌食生冷、油腻之物,多活动,避劳累。

28.白芍散

【组成】白芍300克,姜黄15克,蜈蚣12条,炙甘草9克。
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2克,日服3次,水煎温服。1周为1疗程。

【功能】柔肝养筋、搜风通络、缓急止痛。

【主治】肩周炎。
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屡用效佳,有效率达100%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健康聚焦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