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2-06 10:10 点击次数:150
圣贤大德云:“万般神通皆小术,唯有空空是大道。”此语甚合我意,我奉如圭皋。
若把整部《黄帝内经》浓缩为一句话,非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;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莫属,“恬淡虚无”即“空空”。
这句话既是理论又是功法。知之行之,有病治病,无病延寿。
欲知此十六字的含义,须先看看《说文解字》对每个字的解释。
恬,安也。从心,甜省声。(《广雅》云“恬,静也”。同音同义,恬则甜也。)
淡,薄味也。从水炎声。(《管子·水地》云“淡也者,五味之中也”。淡味最养人。)
虚,大丘也。昆仑丘谓之昆仑虚。从丘hu声。(《尔雅》云“虚,空也”。昆仑虚是神仙之居。)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无,亡也。从亡無声。通于元。(《玉篇》云“无,不有也”。不有之中乃真有。)
真,仙人变形而登天也。从目从匕从兀,化也,气之状也。(《玉篇》云“不虚假也”。《韵会》云“实也,伪之反也”。《正韵》云“神也,淳也,精也,正也”。《庄子·渔夫》云“真者,精诚之至也”。)
气,云气也。按:云者,地面之气。(《孟子》云“气者,体之充也”。) 湿热之气升而为雨,其色白;干热之气,散而为风,其色黑。
从,随行也。
之,代词,此代指君主之官——心。
由上可知,“恬淡虚无”乃心安、舒适、淡薄、空虚、无物,即舒舒服服品尝着如蜜的淡味,心中无念,亦不起一念,安住于虚无之中。“真气从之”乃经络里真气顺畅流通,气行则血行,气不滞血不淤,身外精纯能量亦能顺利补充进来。久之,则成仙登天。
如《庄子·天道》云:“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,天地之平道德之至也……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,万物之本也。”
如《道德经·第十六章》云:“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是曰复命。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全,全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殆。”
老庄与黄帝的修炼功法如出一辙。
《内经知要》云:“不根于虚静者,即是邪术;不归于简易者,即是旁门。”
合于大道,无病不愈,乃至寿延。
大道至简,虚静而已,一念不生。
恬淡虚无,真气自从,无需作为。
宇宙真相,空空如也,病我皆空。
图片
精,择(米)也。从米青声。(《广韵》云“明也,正也,善也,好也”。《增韵》云“凡物之纯至者皆曰精”。《管子·内业》云“精也者,气之精者也,气道乃生”。《管子·心术》云“中不精者,心不治”。)
神,天神,引出万物者也。从示从申。(《广韵》云“神,灵也”。《易·系辞》云“阴阳不测之谓神”。《易·说卦》云“神也者,妙万物而为言者也”。《左传》云“神,聪明正直而壹者也”。《大戴礼记》云“阳之精气曰神”)
365站群内,入也。自外而入也。从冂(jiong)。
守,官守也。从宀(mian),官府也。从寸,法度也。(《玉篇》云“收也,视也,获也”。)
病,疾加也。从疒(ne四声),丙声。(《荀子·正名》云“性伤谓之病”。)
由上可知,“精神”是形而上的精微能量,“精神内守”指内收精神令不漏泄,如此“病安从来”,即怎么会得病?
如何才能做到“精神内守”?这是关键。
首先要节源,日常生活工作玩乐中,尽量少漏泄甚至不漏泄精气神,要保精、爱气、尊神。
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在使用时,皆漏泄精气神。
多视最漏神。
多言最耗气。
多性欲最漏精。
七情六欲都是漏。
其次要主动开源,即补充精气神。如何补充?方法就是:致虚守静,寂寞无为,恬淡虚无。如此,则老还少,青春永驻。
再说具体点就是:少言少语,少视少听,少饮少食,少思少欲,少事少为,少睡少动……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
不节流,我们的生命轨迹就是 生→壮→衰(病伤灾祸)→老→死(皆因入不敷出)。
若节流,则减缓衰老,减少病伤灾祸。甚至节流到一定程度,自然而然,源头活水来(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),我们的生命轨迹就会发生逆转,从而无病延寿。
图片
《心印妙经》云:“上药三品,神与气精……神以形生,精以气盈,不凋不残,松柏青青,三品一理,妙不可听,其聚则有,其散则零……。”此经就是在说精气神的妙用。我们若能做到“恬淡虚无,精神内守”,不仅能愈病无病,还可能炼出金丹,寿比南山不老松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健康分析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:微创精准、一步到位—超声引导下囊肿、脓肿穿刺术
下一篇:没有了